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美丽的隆回我的家】“寻根八都”之二都篇

    信息发布者:kaifeng
    2017-06-01 00:24:13    来源:隆回新闻网   转载

    【美丽的隆回我的家】“寻根八都”之 二都 篇



    隆中梅山 边陲重镇

    云溪河畔,望云山下;宝庆咽喉,隆中胜地;阡陌交通,边陲重镇;神韵梅山,古朴神秘。行走在二都的山水之间,尘封的历史画卷被时光揉碎,随着云溪河畔的潺潺溪水,和着风光旎丽的望云高峰,一同进入二都人恍若游龙的梦幻深处。


    上篇:云溪河畔金石桥

    QQ图片20170515175317.png

    金石桥镇鸟瞰图

    诗曰:县城北望处边陲,三邑毗邻地势嵬。有人说这里是古楚皇家的狩猎场,有人说这里是兵家必争的宝庆要地……而在苍莽深山里奔跑不息的,是一条叫云溪的小河流,她灵巧地串起了梅山腹地的灵与肉,将她的爱恨情仇深深地嵌进了色彩斑斓的梅山血液之中,孕育出一个淳厚与率性的金石桥。

    一、从土桥到金石桥的演变

    金石桥镇位于隆回北部,东连鸭田镇、罗洪乡,西临小沙江镇和溆浦县沿溪乡,南接司门前镇和羊古坳镇,北与新化县水车镇毗邻。唐宋年间,张、刘、陈等姓氏先祖迁居于此,为方便与云溪河对岸的人们来往,于是前人曾以枞树在河上搭桥,桥面铺以土石,因而得名土桥。金石桥1_副本.jpg

    金石桥手绘插图

    据隆回交通史载:金石桥又名土桥,位于金石桥镇东北方,横跨云溪河,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迄今100余年。民国20年(1931年),因洪水冲坏,乡人踊跃募捐筹资,由当地名匠刘正茂主持修复。修复后的桥梁石墩施工采用古老的“喜鹊窠”建造技术做基础,即以枞树椴木层层交叉堆叠,周边以枞木巨桩固定。枞木浸于水中,可万年不腐,是中国历代水利施工之宝物,又称“着木”,于水利工程中专用于基石与大地之间做固着之用;桥墩以巨石砌成,石块之间有铁扣相连,使之抱团纠结成为一个整体。建成后的土桥全长33米,宽7米,竖有14扇木架,桥亭上盖青瓦,桥亭两旁设有固定的板凳供行人休息,桥亭中有关圣帝庙,一时间香火鼎盛。

    当地人现在依然习惯土桥的称谓,在语音上把“土桥”读成土qiào。土桥带有“土”字,地方先贤陈世藩(魏光焘的家庭教师)于是对土桥之名耿耿于怀。他认为桥上有关帝庙,而关帝有大义,能贯透金石:“唯公(指关公)大义贯金石,此地为何曰土桥?”因此,桥名改用金石字样,称为金石桥。这大抵是金石桥名称最靠谱的来源。

    修复后的土桥历经80余年的风风雨雨早已经不堪重负,为确保人们的安全,上世纪90年代由县政府拨款,改建为全长33.6米、宽7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桥。

    二、地灵人杰的云溪河畔

    青山隐隐,田畴交错,在阡陌纵横的雪峰山脉里,扯旗寨、老鹰坡、冷溪山、方鸡界巍峨挺拔,撑起了金石桥的伟岸脊梁。

    QQ图片20170519162137.png

    风雨老鹰坡

    “四时岚雾疑天幻,一径温流乃地生。”这个相传让乾隆流连忘返的的“神泉”高洲温泉,现已经建成了一家4A级景区,是“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一。

    远离城市的喧闹与嘈杂,时光凝结在冷溪山这个古老的小山村里,保存完整的木建筑群被青山绿水环绕,历经千百年未曾褪色。

    沿云雾山庄而上,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千回百转的老鹰坡上,屈原发出了“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的感慨,人们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了一条穿越雪峰山腹地的石栈天梯,这里上通云贵,下控湖广,成为二都人们的“茶马古道”。

    街巷相间,村落之隅。1837年,林则徐的官轿从老鹰坡向溆浦西进,但见“傍高涯而临深涧,路窄如线。”林则徐奋力爬上了老鹰坡,喝过一海碗德懿亭的滚水茶后,由此西行。1935年,贺龙率红二军团,从老鹰坡打马东行,天寒地冻,积冰盈尺,呼气成霜,贺龙只得援壁下山,只身来到几里之外的兰草田村,敲开了村民李恒田的门,请李恒田及父老乡村设法助一臂之力。李恒田率众铲冰铺草,开凿道路,为新中国的金戈铁马征程铺平了前行的道路。 QQ图片20170519162206.png

    贺学海创办的“鉴湖学校”石头校门(今黄金井中学)

    “树大根深,不宿无名小鸟;滩头水浅,难藏有角金龙。”出生于黄金井罗公湾村的贺学海,21岁入宝庆府濂溪书院,25岁回乡任教,曾为隆回二都高等小学(六中前身)校长;29岁中湖南乡试癸卯科第十三名举人,任过湖南辰州府知府,有过顶戴花翎的荣耀。贺学海以一管毛笔,于灯下洋洋洒洒,译著成《警察法令》、《兵事法令》、《警察学》、《国法学》等书,一时间才名鹊起,获得“学通中外,秀出鹓班”之誉。贺学海早年留学日本,思想开通,面对政局动荡,晚年的贺学海思想更趋激进,同情革命,支持抗战。1939年长沙大火后,贺学海曾作《熊入城》七古一篇,详述大火惨状,被称为“诗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00年春,贺学海回到家乡黄金井,创办了初级小学“鉴湖学校”(后更名为成达女子中学,今黄金井中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QQ图片20170519162056.png

    刊发罗卓云发展宝庆地下党组织被处决的报纸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青松;任彼风浪险,万折不灰心!”民主斗士罗卓云也出生在这片热土。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血气方刚的罗卓云产生了为改造社会出些力的想法,于是用自家房屋做教室,自办“维央国语学校”,吸收贫苦乡亲的子女入学读书。他在家门兼校门两边贴了自撰的一副对联,表明自己办学的宗旨:此地有药能光眼,这里无钱可读书。罗卓云是中共宝庆地区最早组织者之一,在革命前途未仆的形势面前,罗卓云拖着有病的身体,四处寻找同志,寻找党的组织。当听到中共湖南省委号召各地发动秋收起义时,他与欧阳秋曝、蒋昨非、唐竹溪等一起,组织宝庆西乡暴动团,准备夺取团防局的枪支,在桐树坪一带进行武装斗争,随后被捕枪杀。时年36岁的罗卓云就义后,当地群众将他安葬在“万古名山”丫髻山西侧,垒坟立碑,表示对烈士的永远纪念。

    三、绚烂多姿的金石桥新貌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正当时。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面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在危机中前进,在困境中奋起,在拼搏中突破,全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呈现出团结向上、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各方面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QQ图片20170522181420.png

    特色种植——猕猴桃

    在采访中,金石桥镇党委书记刘琴介绍说,在进入“十三五”的关键时期,该镇党委政府将站在战略的高度,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责任感、更加火热的发展激情投入到幸福金石桥的建设浪潮之中。金石桥镇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创建宜居宜游优质环境;将进一步整合精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强镇;将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QQ图片20170522181323.png

    高州温泉

        “乡梦入诗桑梓情,故土萦怀金石心。”金石桥乡友、湖南省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大校陈惟旭在《金石桥镇志》题词中深情寄语。这群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金石桥人们,相信一定能在这片神奇瑰丽的热土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篇:红色鸭田正青春

    在云雾婆娑的望云山深处,张寨河、江家垅河、游兴河犹如犄角之势合抱,护佑了眼前这座小镇的静谧与祥和,她宛如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深藏于物阜民康的老鸦(鸭)田。林海莽莽,山涧流长,烟霞掩映,变幻难名;独具地方特色的山地文化和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释家文化在这里相生相处,赋予了鸭田人吃得苦、霸得蛮的天性。12345_副本.jpg

    鸭田的由来手绘插图

    鸭田在历史沿革中分属新化县与邵阳县(隆回二都),这里是辛亥元勋谭人凤(原新化县福田村人,现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人)的故乡,与新化水车镇相邻,地处隆回县最北端,有着“隆回北大门”的美誉。据传,元至正年间,陈氏始祖带着一家人来到这里,见此地一群老鸦在围着一个水坑喝水,一家人觉得这路很有生气,便披荆斩棘在此安家立业,将此地取名为“老鸦田”,即老鸦饮水之田。再后来,人们以“鸦”的谐音“鸭”将此地命名为“鸭田”,这就是“鸭田”这一名字的来源。

    一、“走马入隆回”之辛亥功臣谭人凤

    从来生豪杰之地,必得山川之毓秀;顾荆楚之南,雪峰腹地,乃灵根地厚,产育群贤。(据《辛亥元勋谭人凤·序》)

    QQ图片20170525172932.png 谭人凤故居

    谭家祖上薄有田产,9岁的谭人凤进入了油溪坪缬秀馆读私塾,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他获得了老师的青睐,逢人便夸奖谭人凤“诸生之中有王霸之才者,莫若人凤。”谭人凤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尚泥于试帖词章,未究时事。”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没有成功。1890年,心灰意冷的谭人凤辞别科场,回到家乡办起了义学,直至1895年。

    在同乡邹价人(代藩,其叔祖邹汉勋)的口中得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谭人凤“思想因之一变”、“跃跃不能止矣。”1896年,谭人凤仿照“泰西教法”,将义学改办为福田小学堂,聘请邹价人等担任教员,选学有关时论的文章“以开学子智识”。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谭人凤广交志士并加入了洪门会,专事从事联络会党。1905年,谭人凤翻过雪峰山,经溆浦下常德等地联络会党,“谭胡子”一时名声大噪。同年,蔡锷邀请谭人凤前往广西助办随营学堂,深夜,蔡、谭等人煮酒谈时事,“英雄肝胆,披沥相陈,所幸遇合非偶!”

    同年农历9月,唐镜三等“走马入隆回”欲在隆回发动武装起义,力邀谭人凤回乡领导革命,谭人凤获悉后连夜启程返乡,在途中得知因消息走漏而导致提前起义失败,谭人凤因“暴动的总策划人”而被通缉。几经风雨,1906年谭人凤携子一鸿、二式抵达日本并拜谒了孙中山,父子三人一同加入刚刚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QQ图片20170525173013.png 

    谭人凤

    1911年,谭人凤追随黄兴、宋教仁等发动了黄花岗起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谭人凤于病重中为革命奔走;10月22日,长沙光复,次日,谭人凤领快枪2000支、子弹200万发南下援湘;11月1日,清军占领汉口。武昌起义将士退守汉阳、武昌,谭人凤自拟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铮铮誓言,清军不敢贸然进犯。章太炎先生赞其“在武昌功犹高”、“大哉元功,赫若云雷。”

    1916年,革命党人多位元勋离世,谭人凤主持了宋教仁、黄兴等人的葬礼;此后,多次参与了讨伐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事宜,又赴山东调解军民纠纷;1919年回上海养病,兼课儿孙,直至离世。军阀段祺瑞不敢对其“盖棺定论”,拨付70万元银元用于葬礼,并立了三块无字碑于谭人凤坟茔前。

    现今谭人凤故居保存较为完好。故居始建于光绪年间,有两排正房和两栋厢房,正房皆为并排的五开间平方,正房的挑檐坊上刻有龙头兽面等纹饰;中间有一条小巷隔开,作为后院的出入口;厢房位于前排正房两端,系重檐歇山顶二层楼房,厢房筑有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二、贺龙在二都播下的红色革命火种

    QQ图片20170525173056.png

    鸭田战斗指挥所(金石桥镇五罗村)

    农历11月18日至19日,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先后从两丫坪和小沙江分两路赶到黄金井,在五罗村一陈姓地主家入住。20日晚上,红军一先遣小队从五罗出发,袭击驻扎在鸭田的国民党保安第六区司令晏国涛匪部。21日凌晨,红军战士突破保安司令部设置在鸭田南门口的战壕碉堡,将保安团赶到卿家庄。

    QQ图片20170525173140.png 鸭田战斗指挥所内院(金石桥镇五罗村)

    在摸清了敌人的实力后,贺龙立派三个团的兵力于21日夜里兵分三路进军鸭田。22日凌晨,红军如神兵天降,从三面包围了敌人,天微亮的时候,红军集中火力猛攻,保安团晕头转向,吓得拔腿就跑;红军紧追不舍,直捣保安团司令部。敌军溃退至今苗田境内,架起机关枪,妄图阻击红军;红军战士一鼓作气,如风卷残云般横扫敌军……此次奔袭战致使保安团几近全军覆没,少量残存的败卒,丢盔弃甲逃回新化境内。鸭田奔袭战为红军北上洞口、绥宁等地扫清了障碍,也为隆回的红色革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QQ图片20170525173335.png 贺氏宗祠(金石桥镇五罗村)

    据金石桥镇镇罗公湾村老支书贺方江(82岁)老人回忆,在战斗期间,贺龙在今天的贺氏宗祠归宗认祖,喝过米酒后才去了五罗村的鸭田战斗指挥所,贺老的母亲欧阳宝(已故)还曾为贺龙的部队碾过米。红军一路访贫问苦,打富济贫。在二都,红军打开土豪的粮仓解决军粮,清算了当地32户土豪劣绅的浮财分发至当地穷苦农民手中……

    军民鱼水情深。在二都,红军牺牲22人(据《鸭田镇志》),当地人们将红军战士的遗体分别掩埋在二都阳垠山、导群村、鹅公坳、大人界等地。红军在隆期间,参加红军队伍的农民源源不断,及时地补充扩大了红军队伍。二都沿线的人们为新中国的前途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献上了自己的力量。

    三、红色鸭田,青春正茂

    山水含情,人文蔚起。群山环抱中,老虎岩、雾露寨东西遥相呼应;香炉锋、元国印南北相映成趣;在历史隧道里,这里走出了进士谭骧和其他2位举人,走出了以谭人凤、谭国辅、谭定远等为代表的历代先贤。

    图片1.png 高星拱桥(寨李村)

    “瑞气氤氲景万千,山乡巨变换新颜。(邹黎亮《咏鸭田》)”在这片富硒的土地上,“白银毫峰”茶香飘四溢,红心地瓜干、金秋香梨享誉县内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寨溪村下龙蛇洞、三星伴月石、高星拱桥、玉石木庵、楹联民居舒泰居等名胜深藏山谷;在这片勃勃生机的土地上,沪昆高铁穿越全境,脱贫攻坚的大旗在这里熠熠生辉……

    图片2.png木结构院落(寨李村)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果喜人,先后荣获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获省先进单位、全省生态示范乡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市先进集体、支持沪昆高铁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图片3.png

    鸭田镇新农村建设(寨李村)

    在采访中,鸭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松贵告诉记者,该镇将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紧扣县委“四个突出”、“五大提升”发展战略,围绕“商贸活镇、项目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突出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建设;突出城乡和谐,推进品质城镇建设;突出绿色发展,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突出改善民生,推进平安鸭田建设;全力推动鸭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图片4.png呼啸而过的高铁

    “堪夸最是藏龙虎,代有风流次第贤。”今人谭奇洪在《赞鸭田》诗中盛赞家乡鸭田。相信有着红色光荣革命传统的鸭田人们一定能在这片热土继续谱写超古越世的精美华章。

    下篇:灵魂深处的梅山印记

    清道光《宝庆府.大政记》载: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其地东接潭(潭州),南接邵(邵州),其西则辰(辰州),其北则鼎(鼎州)。巍峨的雪峰山阻挡了暴行者的步伐,隐匿于其中的山民得以在这片被称作梅山的深山老林中伐树筑屋,刀耕火种,休养生息,繁衍族群。

    QQ图片20170531113609.png

    古楚梅山地域图

    据明隆庆六年《宝庆府志》记载:“宝庆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作为梅山腹地的二都地区,淳朴的先辈们既敬畏自然又极力征服自然,但最后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中学会了妥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人们相信生死轮回,笃信万物有灵。他们相信巫术、惯用“符水”、供奉神坛、相信预兆,试图以此取得与梅山神灵的沟通密码。土著文化中的粗犷与野蛮,杂糅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生与死、肉与灵的激情碰撞,再一次孕育了这里波谲云诡的民间信仰文化。

    据民俗专家马轶麟老师介绍,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也称为巫文化。在梅山民众的眼里,水势湍急的河流,云烟环绕的山林皋壤,都是神灵出没的所在,祖辈流传的远古神话和奇异传说,都有着现实的真实性和迷人的神秘色彩。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分支,是湖湘文化的祖源文化之一。梅山峒民笃信源自本土的梅山教(巫教),信奉张五郎,有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行教的男性叫“师公”,女性叫“降娘”、“巫婆”(鄙称)。他们行教时融入了道教的部分内容,主要是“还庆贺愿”、“庆娘娘”等。

    QQ图片20170531144624.png

    师公面具

    这里的人们信奉“许愿心”的虔诚。人们想做成某一件事,往往将心愿通过檀香和钱纸告诉冥冥之中护佑自己的神灵;心愿得以实现,均要以“还庆贺愿”的方式来答谢神灵。于是,每到冬秋时节,往往能在乡间小院里看到一个号角喧天、鼓乐齐鸣、身着五彩神衣的“师公”在堂屋院落又唱又跳的闹热场景,这种集吹、打、唱、演、舞等为一身的巫教活动,往往能轰动整个村落,甚至吸引了来自相邻村落人们的争相观看。

    简易庙.png

    二都地区,随处可见的简易庙

    这里的人们信奉“水口树”的“神力”。村落里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树,在人们看来它们吸收了日月的精华,聚天地之造化,亦妖亦仙,亦雅亦俗。人们对这些古树顶礼膜拜,让古树披绸挂彩,相信他们是护佑村庄的梅山神灵所在:它们是村里许多“不听话”的孩子的“寄娘”,也是“倒路”或受伤人的“坛神”所在,更是村里老大娘丢鸡丢鸭等日常物品的“私家侦探”……

     水口树.png

    水口树(鸭田镇古同村)

    这里的人们信奉“分路”、“石敢当”的“威名”。在十字路口,最常见的是“弓开弦断、箭来碑挡”的梅山分路碑家里有孩子出生淳朴的梅山人一般会给孩子“看八字”,如果算命先生说新出生的孩子命中犯“将军箭”,家里的大人就请上师公到十字路口安上一块指路碑,碑下放着用红布包着新生儿生辰八字的红纸,祈祷孩子健康成长。人们还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认为可以镇压一切不祥之邪

     QQ图片20170607111752.png

    梅山草药——七叶一枝花

    这里的人们信奉“水师”的巫蛊医术。梅山民间医术奇巧,民间草药千种,尤其以“水师”民间技艺最为神秘。“水师”亦仙亦人,亦正亦邪,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水师”是这个地方唯一的“神医华佗”。“水师”治病,是以一碗平淡无奇的水开始的,这种和着香灰和咒语的“圣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能“化腐朽为神奇”而在“水师”的众多神奇医术中,“强豪水”最为人称道,传言中的“强豪水”配以梅山草药治疗能止痛生肉,神奇疗效让现代的人们为之咋舌

     QQ图片20170607111817.png

    云雾山庄

    这里的人们信奉“善缘好报”的善心。在云雾缥缈的槐花坪,群山合而不拢,犹如一朵莲花盛开在金石桥的天空。溆浦、新、隆回三地的善众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之旅,先后募资善款用于困难群众、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的生计当地和相邻地区的道路、桥梁修建等公益项目……如今,善缘募资建成的云雾山庄在高山上拨地而起,成为隆回规模最大的朝拜进香庙宇。

     QQ图片20170607111852.png

    倒路梅山塑像(红网)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梅山文化以远古渔猎文化为基石,在古老巫术外衣的包裹下,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民俗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烙印;它是古梅山人解释、征服大自然及社会生活的生动记录。但是随着社会现代会程度的加速发展,再加上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许多梅山文化的事象和民俗珍品正在迅速流失或消亡。

    QQ图片20170607111948.png 

    神韵梅山旅游路线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轶麟老师在采访时说,“可以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民俗风情及自然风景名胜,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隆回县人民政府对于梅山文化中一些濒于灭绝的项目,如滩头年画、炭花舞、花瑶婚俗等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开发利用,如虎形山花瑶民俗风情园、滩头年画等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隆回“神韵梅山”建设项目入选湖南省建设专项拟支持项目名单,该项目总投资为4161万,项目将建设虎形山自驾车营地,崇木凼、万贯冲、高洲温泉景区、棉花园村、寨冲村、禾木山村、魏源温泉度假村停车场,崇木凼村、旺溪村、大托村、棉花园村、禾木山村家庭旅馆。



    总 顾 问:罗佳成  郑希华  刘小溪  贺震寰      

    总 策 划:欧阳征剑  陈冬沣

    本期顾问:马轶麟  邹宗德  谭奇洪  陈静

    撰    稿:胡权  戴琛

    编    辑:喻无瑕  陈红

    插    图:尹邦炼

    特别鸣谢:隆回建鸿达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辰河世家

     致    谢:中共金石桥镇党委、金石桥镇人民政府

              中共鸭田镇党委、鸭田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隆回县志》1994年版               《隆回县鸭田镇志》2015年版

    《隆回县鸭田镇志》2015年版         《梅山怪俗》 易仲廉、宁碧莲(著)

    《金石桥物语》刘瑞君(著)          《稻花香里说鸭田》谭奇洪(著)

    《辛亥元勋谭人凤》陈秋南(著)       《谭人凤生平大事记》石芳勤(著)

    《谭人凤:老当益壮的辛亥元勋》深圳特区报


    文摘/编辑:魏先昶

    QQ图片20170531120713.pn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